经过不断的实践,示范中心凝练出针对计算机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双引擎”模式和赋能非计算机专业的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体系。近5 年,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进入全球QS 前50 学校深造100 余人,学生在国际和全国各类竞 赛中获奖1000 余人次。直接支持了同济大学智能建造、智能制造等新工科专业 建设。中心育人模式受到同行的认可,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30 多所高校学习、借鉴了我们的成果。中心首任主任蒋昌俊院士担任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指委委员,原中心副主任龚沛曾教授担任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副主任期间, 携中心骨干教师在国内计算机领域有影响力的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百余次。

        中心成员建设了 7 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含 1 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 20 多门上海市一流课程,开展包括翻转课堂在内的混合教学实践,五年来惠及 15000 多名本科生,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出版的计算机基础系列教材在国内广泛使用,五年发行量达五十万册,系列教材历年累计发行数百万册,《大学计算机》获评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

        中心共有仪器设备供全校各专业共享使用。社会(IBM 公司)捐赠大、中、 小型机各1 套,价值 1.2 亿,为同济大学提供了大型主机的教学实践实验平台, 供各专业的共享。该大型机为华东地区唯一一套,通过基于大型机建设 I/O 通道虚拟仿真项目,使得该设备已经实现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共享,共享学校有:复 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针对西部高校在该领域的需求开展了暑期培训和指导,中心骨干教师亲自指导井冈山大学来学习交流的老师建设大数据相关新课程,发挥了中心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中心支持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基地(人工智能)助力上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紧缺高端人才培训,为各领域培养交叉型高端人才,将我们的人才培养经验服务于上海市急需高端人才的培养,收益人数超过10000 人。

        中心面向大一新生和高中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云上课堂、科普讲座、技术参观、互动训练、小型竞赛等。内容包括人工智能背景、焊接训练、程序设计入门、机器人控制、电动机驱动等。中心教师在控江中学、行知中学、同济一附中等多所中小学开展了正高级进课堂、苗圃计划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