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中心坚持“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的教学目标,针对学校建设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的需要,融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验模块,完善按平台进行分类、分层设计的实验教学体系,各平台发挥特色,为学校实施一流专业和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体两翼双引擎”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心针对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双引擎”的培养模式。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形成了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以应用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模式,并伴随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不断迭代升级。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在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交叉融合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学四步曲:“模型+案例”、“课堂案例教学”、“课后扩展阅读”、“项目实践”,从多维度开展赋能教育。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量大面广的特点,中心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在MOOC 课程资源建设中充分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先后建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 “多 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4 门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发布,部分课程被选入“学习强国”。同时,为提升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中心每年主办或协办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广泛组织学生参赛并推荐至国家赛,每年均取得国家级一等奖等优异的成绩。

        针对计算机类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按照计算机软硬件贯通,以硬带软的系统 性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数字时代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新需求,将经典的课程内容升级,重构了以离散+随机+多模态为核心的计算机拔尖人才课程体系。该体系建构了“数理基础、算法理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四大课程群,在系统能力培养环节全面强化实验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此外,中心充分发挥学科基地作用,在大创项目、学科竞赛、产教融合、科普辐射等方面开展了扎实而细致的工作。近 5 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1000 余人次。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