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中心先进教学成果建设情况(2018-2022年)

序号成果名称级别团队成员获得年份应用情况
1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以应用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国家级
教学成果二等奖
杨志强,龚沛曾,李湘梅,肖杨,高枚,朱君波,丛培盛,孙丽君,耿芳,袁科萍,邹红艳,王睿智,王颖2018在同济大学,2012年以来每年惠及4千余学生;在全国,改革成果被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采纳同济,被称为务实的同济模式
2数字时代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双引擎”模式国家级
教学成果二等奖
蒋昌俊、苗夺谦、龚沛曾、丁志军、卫志华等2022成果育人模式受到同行的认可,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30多所高校学习、借鉴了我们的成果。团队主要成员在国内计算机领域有影响力的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百余次,成果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3大学计算机基础国家级
一流课程
杨志强2019年认定已在中国大学慕课推广
4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国家级
一流课程
龚沛曾2019年认定已在中国大学慕课推广
5Visual Basic6.0程序设计国家级
一流课程
龚沛曾2019年认定已在中国大学慕课推广
6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国家级
一流课程
李湘梅2019年认定已在中国大学慕课推广
7人工智能原理国家级
一流课程
苗夺谦2020已在智慧树平台推广
8中文信息处理国家级
一流课程
卫志华2021发行教材推广
9计算机I/O通道虚拟仿真实验 国家级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张冬冬2021已在全国虚拟仿真平台推广
10任务态-功能磁共振影像虚拟仿真实验 上海市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徐志宇2021已在上海市虚拟仿真平台推广
11数字时代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引擎模式”上海市蒋昌俊、苗夺谦等2022成果育人模式吸引了国内30多所高校来学习和借鉴了。团队主要成员在国内计算机领域有影响力的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百余次,成果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12“新一代信息技术课程生态链建设与实践”上海市杨志强、龚沛曾等2022不仅在同济大学得到实施,1.5万余人次选修相关课程;受到兄弟学校的肯定和推广,有力地推动上海乃至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13“教考评联动、产学用融合,全方位推动上海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上海市杨志强、龚沛曾等2022考试框架和评价系统在上海得到广泛应用,整体提升上海市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水平教学成果得到社会和同行认可,影响力辐射全国。
14“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安徽省杨志强2022该项成果已在近600所高校实施,包括绝大多数的985高校和211高校;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15面向创新创业需求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卫志华2018该项成果在上海市兄弟高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