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下设 1 个教学研究室、12 个实验室、1 个IBM 技术中心(同济大学 IBM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 1 个创新基地和,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为培养目标,构筑了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创新实践平台。中心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由各方专家组成教学实验指导与管理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中心的工作。

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 52 人;实验用房建筑面积 6,500 平方米;各类实验仪器设备 5,050 台(套),固定资产设备总值 2,900 万元;另有社会馈赠包括 IBM大、中、小型机在内价值近 1.2 亿元的设备。

中心凝练出针对计算机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双引擎”模式和赋能非计算机专业的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体系。近年来,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进入全球 QS 前 50 学校深造 100 余人,学生在国际和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 1000 余人次。中心育人模式受到同行的认可,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30 多所高校学习、借鉴了我们的成果。中心首任主任蒋昌俊院士担任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指委 委员,原中心副主任龚沛曾教授担任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副主任期间, 携中心骨干教师在国内计算机领域有影响力的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百余次。

近年来,中心围绕人才培养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针对计算机类和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均形成了国内领先的培养模式和体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2018 年和2022 年)。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7 门(含 1 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 20 多门上海市一流课程,开展包括翻转课堂在内的混合教学实践,五年来惠及 15000 多名本科生,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大学计算机》获评 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五年发行量达五十万册,系列教材历年累计发行数百万册。突破性地获得全国“挑战杯”大赛(本科生组)一等奖。同时,耗资1000 多万元购进面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的新型实验设备,直接支撑了各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同济 “智能+”赋能传统优势专业发挥了重要作用。